浩瀚長江,從青藏高原奔騰而來,在江蘇境內流過432.5公里后匯入茫茫大海;790公里大運河江蘇段,深情流進江蘇8座城市的懷抱,至今千里賴通波。長江、大運河交匯,一縱一橫,孕育出璀璨的江蘇文脈與活躍多元的經濟形態。
大江大河奔騰日新。在大運河和長江兩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視野下,江河兩岸,歷史與當下、傳統與現代精彩對話。記者近日探訪淮安大運河百里畫廊、鎮江西津渡、揚州運河三灣,試圖揭開江河兩岸文旅融合發展、人文與經濟共生共榮的邏輯密碼。
百里畫廊:繪就古今輝映的運河新卷
淮安是極少數完整見證中國大運河邗溝、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三段歷史的城市。如果說“保護傳承”賡續“人文”、“利用”彰顯“經濟”,“運河之都”應如何做好這份人文經濟學的考卷?
2021年,淮安高位謀劃,將沿大運河水域長約125公里的區域納入“百里畫廊”戰略總規劃,涵蓋4區1縣14個鄉鎮(街道)和85個行政村,建設“淮上四卷·運河八園”的美麗淮安?!八木戆藞@”貫通淮安2500年歷史文脈,其規劃建設按下淮安文化賦能經濟、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加速鍵”。今年春節假期,淮安全市共接待游客708.8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1.04億元,按可比口徑相較于2023年分別增長76.2%、61.1%。
華燈初上,淮安知名攝影師薛金龍在岸邊早早架好機位。眼前的里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入選第二批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也因極致彰顯古今輝映的城市氣質而被譽為“城市會客廳”?!凹t燈十里帆檣滿,風送前舟奏樂聲”,今天的清江浦,傳統文化與光影科技融合,古典元素與潮流文化相遇,古畫舫載著游客駛入“流動的文脈”。春節假期,僅清江浦景區接待游客13.18萬人次、同比增長63.3%,文化與經濟的互動愈發緊密。
今年從南京返鄉過年的淮安人楊斌,對老家河下古鎮的熱鬧景象嘆為觀止。形成于春秋末期、曾為淮鹽轉運中心的河下古鎮,春節假期以50萬人次的接待數量位居全市第一。漫步河下古鎮,與河下名人來一場“穿越時空”的相遇——在對詩廊聽詩人趙嘏的錦繡文章,在吳承恩故居與西游四人組親密互動,在沈坤狀元府參與“狀元點紅”……一個以歷史文化賦能的旅游新業態躍然眼前,游客還可在此欣賞脫口秀、燈光秀、情景劇、樂隊演出等節目。
“如果對大運河只有保護傳承,沒有活化利用,運河就不可能真正活在人民群眾的生活中?!被窗彩写筮\河辦副主任孟愛民說。
西津渡:街區保護喚醒文化“夜態”
賞非遺民俗表演、聽新春音樂會、逛新年廟會集市……龍年新春,鎮江西津渡煙火氣滿滿。這座形成于三國時期的長江古渡口,打造出“夜色西津”光影新動線、“文博西津”文化新動線、“煙火西津”商業新動線等3條夜游線路,“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是對西津渡夜色的動人寫照。春節假期,西津渡接待游客26萬人次、同比增長73%,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近七成。
以街區保護喚醒文化“夜態”,歷史文化街區的“西津模式”蘊含著人文經濟學的核心密碼。
在喚醒沉睡的街區資源之前,西津渡率先對歷史文化進行保護、整理和研究?!拔幕芯渴侵笇Ы謪^保護工程、展示街區歷史文脈的根據和前提?!辨偨形鹘蚨晌幕糜斡邢挢熑喂靖笨偨浝碇偌冋f。為此,他們專門成立“西津渡文史研究辦公室”,推進以“津渡文化”為核心的西津渡文史系列課題研究,根據“搶救第一、保護為主”原則進行文物修繕,追求“修舊如故、分類保護”“遷危拆違、保持風貌”。
西津渡擁有3處全國重點文保單位、38處省市級文保單位,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古渡博物館”。豐富的遺存、悠久的文脈,為西津渡點亮文化“夜態”提供了絕佳的人文動力。
日落聲起,搖滾、爵士、流行、說唱表演輪番上演,市民游客揮舉雙手隨律動搖擺,連續舉辦14屆的“HIFI西津渡”為千年古渡注入青春活力。在“西津大市”,手工文創、非遺產品、網紅小吃、潮流單品琳瑯滿目,“吃住行游購娛”在這里形成完整閉環。走進江蘇省非遺泥塑(太平泥叫叫)代表性傳承人周寶康的工作室,他和徒弟創作的各式作品擺滿櫥柜。來自武漢的媒體人周璐忍不住買下一枚,想要留下“鎮江最美的聲音”。
作為江蘇省首批“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示范項目,西津渡通過一體化、沉浸式的非遺項目展銷、體驗、游覽,精彩呈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進駐西津渡的國家級、省市級非遺,將西津渡1800米游線完整連接。
文化釋放的經濟活力,反向滋養著文化的賡續生長。2019年初,江偉因鐘情西津渡的文化氛圍,把“古渡老炮”瓷器修復工作室從上海遷到這里。幾年過去,越來越多的業余愛好者找他拜師學習,他的客戶遍布全國。江偉說,鋦瓷是一門擁抱殘缺的冷門藝術,卻在這里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這讓他堅定了“修物修心”的理想。
運河三灣:文化公園賦能美好生活
如今,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已成為“下揚州”的必去景點,場館每天近2萬張門票常常一放出就“秒空”,成為博物館圈內名副其實的“頂流”。2023年,該館接待觀眾420萬人次,舉辦展覽39場,為公眾提供講解服務1862場、舉辦公教活動1766場、開展各類非遺展演110場。龍年春節前夕,博物館上新“布達拉宮——來自雪域的世界文化遺產”特展,即使在雨雪疊加的工作日,館內依然人頭攢動。
“如果你打卡過5G大運河沉浸式體驗區,更會覺得來這里一趟太值了!”南京游客劉青感慨,“5G+VR”賦能,觀眾仿佛“站”在船頭、“踏”入歷史長河。在體驗區,游客可一鏡穿越運河17城,大運河邊的美好生活觸手可及,上一秒還在杭州拱宸橋閑逛,下一秒就在揚州喝起早茶……千年運河長卷近在咫尺、鮮活如昨。
博物館所在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三灣核心展示園,更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巨型公園。這里原為古代揚州城南的水陸門戶,明代時為減緩水流改成“幾”字形彎道。而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水質惡化、河道淤淺的工業廢地。
打造一座供市民游客“詩意棲居”的文化公園,這樣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三灣的蝶變之旅。揚州三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利明說,三灣提供差異化體驗,實現運河與時代的對話。比起文旅產品,他們更想把寶貴的“松弛感”傳遞給都市人,給市民游客提供心靈安放之處。
一座網紅博物館、一處獨特的水工文化遺存和市民游客的美好生活親密相擁,相互借力賦能,三灣由此成為一個獨特生態文化空間,一個具有生長力的“魔瓶”。受此吸引,一批更具主理人特質的商業體紛至沓來,揚州本土知名餐飲品牌豆庫開設的“豆庫·喜鵲”店,去年營業額超千萬元,傳統品牌入駐后營業額也飛速增長。
游客因文化而奔赴,經濟發展則進一步豐富了文化內涵,文化繁榮與經濟發展在這座古城相得益彰。